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为有效控制畜禽养殖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宜丰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我县制定了《宜丰县“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现对该规划的实施情况做评估,主要情况如下:
(一)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根据《宜丰县“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引导畜禽规模养殖场科学规划布局。健全了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场审批程序,根据“以地定畜,种养结合”的原则,科学划定养殖区域,优化养殖结构和规模。
(二)严格分区分类管理和污染防治。依据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禁养区内已有的养殖场,依法依规进行关闭或搬迁。下发了《关于做好畜禽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登记的通知》,督促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养殖场按要求做好环境影响评价。落实“三同时”制度监管,确保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巡查指导,检查治污设施运作情况,对未运行或运行不正常的养殖场当即要求整改,禁止粪污乱丢弃或未经治污设施处理直排现象。
(三)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积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大养殖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广标准化、规模化养殖,2024年我县有一家养殖场开展了畜禽养殖省级标准化示范创建。加强完善“沼气池+生化池+氧化池”的污水处理工艺,指导全县复产的养殖户完善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氧化塘及加固防渗透设施建设。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备配套率达100 %。
(四)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猪-沼-林(菜、果、田)”的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综合利用模式,坚持“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对接”的原则,通过沼气发酵、生产有机肥、粪便堆沤还田等方式来进行利用,根据畜禽养殖规模配套相应粪污消纳土地,或根据种植需要鼓励相应养殖场户,就近消纳畜禽粪污,指导养殖户做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并建立台账,2023年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1.89%。 2025年投资6000多万元在石市镇潭下村建设一个处理蛋鸡粪污的有机肥厂(预计10月完工),逐步提升粪污集中处理能力。
1、种养结合衔接不足。部分养殖场周边缺乏配套农田,沼液消纳困难,长期积存氧化塘。粪污高效处理设施(如有机肥生产)运行成本高,中小养殖场难以承担。
2、第三方处理体系不完善。粪污集中处理中心运营情况受养殖量波动影响,尚未形成市场化运作模式。
1、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建设,常态化组织人员对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情况开展巡查整改,严防问题反弹。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形成有效的震慑。
2、督促指导养殖场完善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和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引导养殖场利用自有田地、流转土地、或对接周边种植户建立粪肥供应关系,实现粪污就地就近消纳、生态循环利用。
3、加快养殖场粪污处理企业的招商,推进石市镇蛋鸡粪污处理有机肥厂的建设,督促蛋鸡养殖场设施设备的改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