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封面新闻】“封茂”老师丨川大海归青年学者王杨:用赤子之心助力新时代能源系统转型

日期:2021年12月07日     作者:     来源:封面新闻      点击:[]

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个别省份甚至已制定了具体“路线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仅意味着节能减排,而是对发展方式进行根本变革,能源企业要通过积极创新进行转型。

能源系统如何转型关键看电力系统如何转型。具体来讲便是从过去以火电、水电为主的传统能源发电技术转为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在我国西北广袤的土地上,诞生了一座座清洁能源电站,它们分布在峡谷、河流、高原,日以夜继地输出电能,保障着国民生产生活的能源供给。

“当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后,会给电网带来哪些新问题?如何保证新能源安全供电?”面对新型电网格局,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电气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王杨及其所在电能质量与优质供电团队正在攻克这道技术难关,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理论及实践成果,并成功应用到四川、青海、浙江等地区的电力公司,为助力当地能源系统转型做出了川大贡献。

告别7年留学生活

梦想:为祖国绿色发展贡献电气智慧

如果不是川大抛出的橄榄枝,31岁的王杨也许会一直留在加拿大。2012年,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的王杨坐上了飞往加拿大温哥华的航班,在这之前他拿到了加拿大排名前五的阿尔伯塔大学的硕博连读Offer。

留学期间,王杨受益于导师Wilsun Xu教授的悉心培养,在电能质量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过程中,王杨认识了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电气工程学院从事电能质量与优质供电研究的肖先勇教授,在导师的牵线搭桥下,王杨常常和肖先勇的团队交流讨论科研,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关系。

2017年,王杨博士顺利毕业后以助理研究员的身份继续留在导师身边,一边做科研一边辅助教学,国外生活波澜不惊,但是王杨的心里仍然有个情节:就是发挥专业所长,为祖国做点事。

2018年,在肖先勇教授的邀请下,王杨作为引进人才以特聘研究员的身份加入到川大电气工程学院,成为肖先勇教授课题组的成员之一。

告别7年海外生活,28岁的王杨翻开了新的一页。他说,在外漂泊总是缺少了些归属感,国内生活虽然压力较大,但是成就感更强。

紧密团结谋发展

用专业知识助力国家能源战略转型

入职川大后王杨便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节奏里,他主要从事电能质量、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相关研究。其市场前景广,实践指导性强,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的行业变化,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搭上改革发展的快车道,是他以及学院所有学者面临的共同考题。

“我们学院有很多课题组,尽管大家研究领域不同,但是我们都有一个目标,提升川大电气工程学科在全国的排名,要与川大的综合排名相匹配。”令王杨感触很深的是,学院拥有一种清朗、正气的学术氛围。“所有老师都在埋头苦干,大家团结一心,你追我赶,共同奋斗,只为擦亮川大电气工程学科这张名片。”

今年两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因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借助光伏、风电等技术实现清洁发电将构成未来的新型电力能源系统。王杨研究的领域正是要解决新能源广泛接入电网后带来的安全稳定问题。

“大规模的电力电子装置和新能源接入以后,会给电网的电能质量带来新的问题,以光伏为例,光伏板拿到的是直流电,我们要通过电力电子装置把它变成我们电力系统的交流电,需要一个二极管这样的半导体进行变频,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这一过程难以避免地会产生谐波等电能质量问题。”王杨解释。

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

倾其所有为学生成长成才护航

凭借着严谨的科研态度与丰富的平台资源,王杨在“电能质量与优质供电”领域逐渐创出了一番天地。他累积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其中16篇发表于国际顶级IEEE Trans汇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托举项目等8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南方电网重大工程、甘肃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等10多项。

哪里新能源电力系统应用多,哪里就是王杨的主战场。每个月他都会至少出差一到两次,深入到偏远地区电网公司,用专业知识解决它们的实际问题,提升供电水平,保障一座座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2019-2020年,王杨成功评上硕士生与博士生导师,秉承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他亲自参与到学生做实验、写论文的每一个环节,常常在实验室待到深夜,凌晨都在回复学生信息。目前他的团队已有10多位学生,他说自己很享受跟学生零距离交流的工作模式,因为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做教师还是要有一定情怀,要热爱这份事业。”这句话是团队带头人肖先勇教授的口头禅,王杨一直铭记在心。他认为,只有当你不求回报的时候,才能把教学工作做的更好。明年王杨将迎来自己的第一届硕士生毕业,他很期待学生的表现。“希望可以尽快见证他们在事业方面的发展,这是作为老师最为欣慰的。”

来源:封面新闻

电话:028-85405614
传真:028-85405614   邮编:610065
地址: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望江校区基础教学大楼 A座二楼
Copyright©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中国)有限公司
2017-2020 All Right Reserved
蜀ICP备05006382号